將軍企業社

西螺是生產醬油的大鎮,而這裡有著一位非常愛吃醬油的人,為了吃到東西,轉而一頭栽進醬油的原料─黑豆的世界。

蔡財興,醬油愛好者,想藉由雲林的黑豆文化,將其發揚光大,做出好吃的醬油。

而在面臨國產黑豆深受大量進口的威脅下,蔡財興用了自己的獨特想法,在其中殺出一條血路。蔡財興說,西螺早期生產黑豆,但卻逐漸被進口替代,他認為,要抵擋進口的黑豆,必須先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文化與特色,雲林西螺除了已有古老的黑豆文化之外,自身的先決條件其實也能讓西螺黑豆的品質非常高,這項優勢就足以對抗國外黑豆。

國產黑豆比進口來的又大又圓,且因西螺的古老文化早已有相當進步的技術及對黑豆的認識,因此產出的黑豆不但質優,嚐起來亦有雲林西螺的絕佳風味。

以西螺本地的生產優勢,加上蔡財興向農改場尋求的幫助,他所種出來的黑豆,相形之下更顯優質且特別,透過使用生物防治法降低蟲害,甚至會拉長耕種期,蔡財興在這門種植學問中,已經找出自己的獨門方法。

東勢雜糧產銷班第36班

對黑豆侃侃而談的謝明拴,現任雲林東勢鄉產銷班第36班的班長,亦是致力發展優質臺灣黑豆的生產者,更是產業界中供量最具規模的人。談起這些風光的生產紀錄,謝明拴相當謙虛卻也堅定地聊起了他與國產黑豆的不解之緣。

總是在田間及廠區內忙進忙出的謝明拴,除了在第一線就分級種植之外,在黑豆經過曝曬後,他會將其放入篩選機一層層篩選,並設立冷凍庫設備及精選設備,不但可以保存大豆鮮度,也能讓大豆在篩選過程中,留下最頂級的嚴選黑豆,透過這些高規格的管理,謝明拴一步步累積經驗,讓種植農作物變得極具規格化,產出的品質也越趨穩定與優質。

農民靠天吃飯,曾遭受颱風嚴重打擊,致使農作物嚴重欠收的謝明拴,面對困境仍然勇往直前,後來在農委會的幫助之下讓農作物復耕,反而多了500公噸的產量。在挫敗中仍求上進,謝明拴希望接下來能持續透過精緻化的方式,將大豆品質達到最高級化,讓臺灣的大豆產業永續不息。

生產之餘仍不忘培力新一代青年農民的謝明拴,希望青農都能成為獨立主體,並透過他們讓這項產業的發展能越來越年輕化,並且永續地在臺灣發展下去。